安裝面、擊振點、激振方式的選擇與優劣判斷
選擇多個安裝面和擊振點非常必要,淺部缺陷反射的應力波大小與敲擊點和安裝點很有關系,當發現淺部有缺陷時,應盡量在各個方位測試一下。多點選擇還有利于排除鄰近安裝與敲擊點的局部微小缺陷和其它因素引起的干擾。大多數情況下,現場測試時,最好選擇兩個以上安裝面,樁頭較差或信號不一致時更應如此。振源對測試效果的影響也很大,一般來說,錘越重,接觸面積越大,材料越軟,提升高度越低,樁頭齡期越短,敲擊越正,振源頻率就越低。對比表明,鐵錘直接敲擊效果最差,采用軟激發方式效果較好,當然,太軟的激發方式會因波長過大、分辨率偏低、形成繞射而導致淺部缺陷和微小缺陷的漏判(單純使用力棒或橡皮錘易犯這種錯誤)。振源主頻和振幅是衡量激振效果的兩個主要指標,振源主頻和振幅過高,加速度計的輸出特性容易惡化,信號出現漂移;速度計則很可能會激發其安裝諧振頻率,產生寄生振蕩。絕大多數速度計使用者提交的振蕩曲線和加速度計使用者提交的不歸零速度曲線多半是這樣造成的。雖然對于速度計而言,只要后處理得當,使用鐵錘未償不可,但實際上,無論哪種傳感器,仍以低頻振源為宜,長樁或深部缺陷用力棒檢測,樁越長、缺陷越深,力棒重量就應越大;一般部位則應用尼龍錘或鐵錘墊橡皮測試;當發現淺部異常時,最好用小質量鐵錘甚至鋼筋敲擊,借以進一步確定淺部缺陷的程度與部位。
采用鐵錘墊的方式測試時,硬橡膠墊是不適宜的,只有彈性好、強度高的橡膠墊(如汽車外胎皮)好用,太小的橡膠墊容易反彈,在橡膠墊的厚薄選擇時,應自薄而厚地改變,以恰好消除速度信號振蕩為宜,墊墊的最大弱點是頻繁改變敲擊點較麻煩。